列車上的女孩

這本佔據下半年翻譯小說銷售量排行榜前三名,遲至今日我終於把閱讀心得寫出來了!
其實一邊看的時候腦中不時冒出很多副標,
像是「酗酒女的妄想」、「絕望主婦的反撲」,
看到最後,我決定就下這句標題給他──「別相信任何人酗酒版」。
《別相信任何人》恰巧也是這一兩年在台灣超紅的翻譯小說
故事不是很特別,但勝在文字氣氛營造、故事節奏也總能牽引讀者,
這兩本書都用到同樣的梗就是「記憶」。
女主角因為車禍而導致喪失記憶,連睡在旁邊的枕邊人都不認識,於是開始展開數「萬」字的尋找記憶之旅;
基本上,列車上的女孩也是這樣,差別只在於本書主角是因為喝了酒失去重要的記憶,於是也同樣展開「數十萬字」的尋找記憶之旅……

我們的主角酗酒女瑞秋早晚於火車上通勤,
在每天都會看見的風景中,他特別留意住在某一戶房裡的夫婦,
所有關於這對男女的名字、職業、愛好、跟戀愛婚姻關係──
這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是瑞秋想像出來的,
她只是在通勤的過程中,無意間與這對陌生人產生了幻想中情感上的聯繫。

簡單來說,主角不僅酗酒,她還疑似有妄想症。

直到有一天早晨,瑞秋從新聞上得知15號的女主人失蹤多日,
她這才發現那兩人的生活似乎不如她所想像的美好,
而瑞秋更沒料到,當天晚上警察找上門,認為她跟妻子的失蹤有密切的關聯性,
但瑞秋卻什麼也不記得,因為她是個酒鬼。
她因為酗酒的問題失去工作,失去丈夫,失去家,
最後只能狼狽的搬去跟大學同學一起住,甚至還隨時可能被趕出來。

看到這邊,我敢說這是今年我看到小說中最不討喜的主角,
瑞秋排名第二的話沒人敢排第一,
作者把一個酗酒者的心境寫到栩栩如生,讓我不禁懷疑作者根本才剛從酒友互助會裡面離開……
本書雖然有助於常人對酗酒者的了解,但了解是回事,能不能諒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故事接著進展,瑞秋「覺得」自己知道很多警察跟那位先生不知道的事,(但她只是一時忘記了)
於是她謊稱自己跟失蹤的妻子梅根是好朋友,
有預謀的接近那位先生史考特,謊稱自己能給予協助。
她不斷回來這個她曾經居住的地方,
也不斷與自己的前夫(湯姆)跟正位小三(安娜)重逢。

從瑞秋慢慢接近史考特的生活,也找上失蹤妻梅根之前諮商過的心理醫生,偽裝是病人想探對方的口風。
其實看到很多地方,我都覺得這根本就是變態的行為,
這不是為了釐清真相該做的事,
她只是為了個人私慾彰顯自己很重要、很有存在感而做的事。
整個故事就是在瑞秋試圖找回某天晚上失去的記憶,
她覺得這是可以發現梅根之所以失蹤後來死亡的真正契機。

本書以第一人稱、三個pov視角去描寫,這些人分別是:
因為酗酒被休棄的前妻瑞秋、戲份也占了本書超過二分之一的分量。
第二個是瀕臨離婚的正妻梅根。
第三個就是上位成功的小三安娜。
這三個女人都有病(爆),一本書裡怎麼會連一個讓人想喜歡的角色都沒有呢!?

故事時間軸方式作者也算別具巧思
瑞秋(酗酒女)、安娜都是順敘;梅根是倒敘法進行故事,
隨著故事的進展,兩個時間軸越來越靠近,
一直到倒敘的故事描述到案發那天的過程時,隔一章就是接續真相的描述,
整體來說作者非常有邏輯且縝密的在時間軸上花費心思。
我覺得這是本書最成功的地方沒有之一,因為當破梗那一剎那,
這本書也可以收起來束之高閣了XD
不是說它不好看,而是沒有值得一看再看的那種反芻感……
再加上懸疑小說其實看到結局就算是功成身退了,
不像其他劇情性較強的小說可以反覆重溫。

書中對於三名女性的心理描寫很深入,
雖然不至於落入字數堆切的囉哩囉嗦的寫法,
但,我必須說作者對於酗者的描述實在過於生動,
導致這位戲份占本書二分之一的女主角,
她有二分之一的時間處於半醉半醒之間的自艾自憐,
剩下的時間則是完全失憶、以及在好不容易完全清醒後,卻急著在回想完全失憶的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是的,如果用通俗一點的說法,這其實就是韓劇最愛用的「鬼.打.牆」
假設瑞秋不要時不時醉死在路邊、或者不要一清醒就忙著厭惡自己的話
本書的節奏應該可以更輕快一點。

總之我覺得這本雖然是一本好看的小說,
但不是充滿迷人與魔力可以讓人一讀再讀的小說。
我認為真正好看的小說除了精采的劇情、別出心裁的創意(或者背景設定)外,
還有極具特色的主角。
拜託,《冰與火之歌》第三部我已經看n遍了好嗎!
布琳到底啥時要跟詹姆再碰面啊(我都要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y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