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列車上的女孩



這本佔據下半年翻譯小說銷售量排行榜前三名,遲至今日我終於把閱讀心得寫出來了!
其實一邊看的時候腦中不時冒出很多副標,
像是「酗酒女的妄想」、「絕望主婦的反撲」,
看到最後,我決定就下這句標題給他──「別相信任何人酗酒版」。
《別相信任何人》恰巧也是這一兩年在台灣超紅的翻譯小說
故事不是很特別,但勝在文字氣氛營造、故事節奏也總能牽引讀者,
這兩本書都用到同樣的梗就是「記憶」。
女主角因為車禍而導致喪失記憶,連睡在旁邊的枕邊人都不認識,於是開始展開數「萬」字的尋找記憶之旅;
基本上,列車上的女孩也是這樣,差別只在於本書主角是因為喝了酒失去重要的記憶,於是也同樣展開「數十萬字」的尋找記憶之旅……

我們的主角酗酒女瑞秋早晚於火車上通勤,
在每天都會看見的風景中,他特別留意住在某一戶房裡的夫婦,
所有關於這對男女的名字、職業、愛好、跟戀愛婚姻關係──
這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是瑞秋想像出來的,
她只是在通勤的過程中,無意間與這對陌生人產生了幻想中情感上的聯繫。

簡單來說,主角不僅酗酒,她還疑似有妄想症。

直到有一天早晨,瑞秋從新聞上得知15號的女主人失蹤多日,
她這才發現那兩人的生活似乎不如她所想像的美好,
而瑞秋更沒料到,當天晚上警察找上門,認為她跟妻子的失蹤有密切的關聯性,
但瑞秋卻什麼也不記得,因為她是個酒鬼。
她因為酗酒的問題失去工作,失去丈夫,失去家,
最後只能狼狽的搬去跟大學同學一起住,甚至還隨時可能被趕出來。

看到這邊,我敢說這是今年我看到小說中最不討喜的主角,
瑞秋排名第二的話沒人敢排第一,
作者把一個酗酒者的心境寫到栩栩如生,讓我不禁懷疑作者根本才剛從酒友互助會裡面離開……
本書雖然有助於常人對酗酒者的了解,但了解是回事,能不能諒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故事接著進展,瑞秋「覺得」自己知道很多警察跟那位先生不知道的事,(但她只是一時忘記了)
於是她謊稱自己跟失蹤的妻子梅根是好朋友,
有預謀的接近那位先生史考特,謊稱自己能給予協助。
她不斷回來這個她曾經居住的地方,
也不斷與自己的前夫(湯姆)跟正位小三(安娜)重逢。

從瑞秋慢慢接近史考特的生活,也找上失蹤妻梅根之前諮商過的心理醫生,偽裝是病人想探對方的口風。
其實看到很多地方,我都覺得這根本就是變態的行為,
這不是為了釐清真相該做的事,
她只是為了個人私慾彰顯自己很重要、很有存在感而做的事。
整個故事就是在瑞秋試圖找回某天晚上失去的記憶,
她覺得這是可以發現梅根之所以失蹤後來死亡的真正契機。

本書以第一人稱、三個pov視角去描寫,這些人分別是:
因為酗酒被休棄的前妻瑞秋、戲份也占了本書超過二分之一的分量。
第二個是瀕臨離婚的正妻梅根。
第三個就是上位成功的小三安娜。
這三個女人都有病(爆),一本書裡怎麼會連一個讓人想喜歡的角色都沒有呢!?

故事時間軸方式作者也算別具巧思
瑞秋(酗酒女)、安娜都是順敘;梅根是倒敘法進行故事,
隨著故事的進展,兩個時間軸越來越靠近,
一直到倒敘的故事描述到案發那天的過程時,隔一章就是接續真相的描述,
整體來說作者非常有邏輯且縝密的在時間軸上花費心思。
我覺得這是本書最成功的地方沒有之一,因為當破梗那一剎那,
這本書也可以收起來束之高閣了XD
不是說它不好看,而是沒有值得一看再看的那種反芻感……
再加上懸疑小說其實看到結局就算是功成身退了,
不像其他劇情性較強的小說可以反覆重溫。

書中對於三名女性的心理描寫很深入,
雖然不至於落入字數堆切的囉哩囉嗦的寫法,
但,我必須說作者對於酗者的描述實在過於生動,
導致這位戲份占本書二分之一的女主角,
她有二分之一的時間處於半醉半醒之間的自艾自憐,
剩下的時間則是完全失憶、以及在好不容易完全清醒後,卻急著在回想完全失憶的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是的,如果用通俗一點的說法,這其實就是韓劇最愛用的「鬼.打.牆」
假設瑞秋不要時不時醉死在路邊、或者不要一清醒就忙著厭惡自己的話
本書的節奏應該可以更輕快一點。

總之我覺得這本雖然是一本好看的小說,
但不是充滿迷人與魔力可以讓人一讀再讀的小說。
我認為真正好看的小說除了精采的劇情、別出心裁的創意(或者背景設定)外,
還有極具特色的主角。
拜託,《冰與火之歌》第三部我已經看n遍了好嗎!
布琳到底啥時要跟詹姆再碰面啊(我都要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ayfen 的頭像
    rayfen

    TV Blog

    ray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